“农业科研机构不仅要服务于农民,也要服务于像新洋丰这样的优秀涉农企业,推动创新要素高效聚合与技术供需高效对接线下配资,解决企业‘看不见、找不到、接不上成果’和科研机构‘不敢转、不想转、不会转’的困境。借助企业力量带动队伍建设,通过服务企业和地方政府间接服务农民。”9月22日,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大豆油料产能提升科技攻关行动集中展示现场观摩与交流研讨会上,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黄三文在分享观摩感悟时这样强调。
黄三文院士分享观摩感悟
这场在湖北天门举行的观摩与交流研讨会规格非常高。会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重大任务局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作物科学研究所、植物保护研究所和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联合承办。除黄三文院长外,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李培武,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总农艺师王积军等专家嘉宾,农业农村部科学技术司处长冯剑,湖北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段志红,中国农业科学院、天门市委市政府等相关单位领导,来自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省的相关农业专家,新洋丰总裁杨华锋等出席活动,与天门周边百余名经销商和种植户一起现场交流科学种植技术。
展开剩余73%会场全景
新洋丰总裁杨华锋参会
在本次活动之前,即9月18日至21日,测产专家小组分别前往天门市黄潭镇与多宝镇核心示范区的大豆和花生示范田进行实收实测。在天门黄潭镇大豆示范片,采用ARC生物耦合技术+大豆新品种中豆63集成应用,亩产达308.1公斤,相比未应用ARC技术的田块(中豆63)增产17.56%,比当地未采用ARC技术的常规大豆品种增产36.9%;在多宝镇花生示范片,采用ARC生物耦合技术+花生新品种中花16集成应用,亩产达447.04公斤,相比未应用ARC技术的田块(中花16)增产18.9%,比当地未采用ARC技术的常规品种增产51.23%。且采用ARC技术的大豆、花生结瘤效果显著,对培肥地力、改良土壤和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些测产成果在22日的观摩会进行集中展示,让现场参会人员非常振奋。
大合影
而这场观摩会示范田所用的核心技术,就是李培武院士团队潜心二十多年研发的“ARC生物耦合技术”。该技术是微生物菌剂作用于豆科作物,起到提质、结瘤、固氮、增产等多重作用的一项创新技术,攻克了花生、大豆源头阻控黄曲霉毒提升质量和固氮减肥增产两大国际难题。
为了让这项科技成果惠及到更多的种植户,从2023年起新洋丰就与李培武院士团队合作,启动ARC技术产业化研究与应用。通过技术攻关,新洋丰先后攻克了复合肥与微生物难兼容、易失活、肥效期短等难题,最终研发出微生物活性保护技术,菌剂存活率可达90%以上,逐步打通了ARC技术的成果转化通路,将ARC菌剂成功应用于新洋丰“高富专”花生肥和大豆肥之中,在全国多地设置了示范田,测产结果均表明,ARC菌剂对于花生提质增产效果显著,与院士团队的试验效果一致。在效果得到了明确验证后,新洋丰“高富专”花生肥和大豆肥正式上市。
观摩会上,李培武院士走到产品转化与推广应用成果展示专区,指着“高富专”系列产品,向黄三文院长及观摩团专家领导一行高度评价了与新洋丰的合作:“新洋丰是全国磷复肥龙头上市企业,‘高富专’花生大豆专用肥在市场应用推广后成效显著,产品上市当月销量便超1万吨,成为科研成果落地转化的典型范例。”
观摩会现场图
杨华锋现场介绍了企业基本情况线下配资,并表示新洋丰将不断推动产学研合作,持续深化与科研机构的协同创新,为国家大豆油料产能提升筑牢产业根基。
发布于:北京市赢赢顺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